2017年6月13日 星期二

化解情緒的真正方法,是提升處世的能力

文章來源:章成

人家說:出家剃髮,是象徵著要剃掉「三千煩惱絲」,那什麼是「煩惱絲」呢?其實每一根都是情緒。

也有宮廟教導說:人生不好就是因為心裡有很多結,要去打開才會開運。那這個「結」是什麼呢?也是情緒。

是人的話,心裡多多少少都有這些情緒的「結」的,情緒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你順著它,讓它把更多情緒拉進來,讓自己更苦,或是你壓抑它,不願意走出舒適圈去面對情緒的來源。因為以上兩種作法都等於你不給自己機會去打開心裡明明存在的結,反而把它纏得更緊、發展得更複雜,而其結果就是這些結都會交織成你的「負面敏感神經」,你會發現外在的人事物只要碰到你這些負面敏感神經,你就會一方面想攻擊對方、一方面又想逃開這些事情,可是別人那裡又有你想要的東西,你就會變成一種既自恨又恨別人的不甘心狀態,這個不甘心會開始把自己撕裂,有些人到後來就開始精神出狀況了(精神分裂的開始)。

大家都相信佛的內心一定很平靜,那麼佛到底是怎麼做到的?其實坐在那裡閉上眼睛是不會成佛的,成佛之前要經過「修菩薩道」的階段,那「菩薩道」是什麼呢?其實就是身為人,願意去學習處世的智慧;處世的智慧學得愈深,你就會愈知道「事情沒有對錯,只有你能不能找到那個平衡點去做調整和處理」。上述這句話是很高段的智慧,當你對這句話真的有體認時,你的人生已經開始有慈悲的「慈」了(不會活在「悲」裡面了),也就是你的慈悲在你的人生中是真的可以運轉起來的了,人有慈悲之後才可以漸漸走向「開悟」與「脫離輪迴」的。

上面說的如果你還沒有體認,那也沒有關係,至少你可以開始去思考和觀察,事情的「對」與「錯」,或「誰是對的」、「誰是錯的」,對你的人生真的那麼重要嗎?如果有智慧的話,就會明白這些確實不是重點,重點應該是「我有沒有能力在其中給我自己我要的自由」?也就是說,無論什麼事發生了,你是不是有辦法做出應對,讓眼前的絆腳石變成墊腳石呢?(這就是有「處世的智慧」)這才是重點不是嗎?如果可以這樣,你馬上會發現你的情緒就消失了,你根本不會需要去恨自己或別人(或這個世界)。

現在有很多人都在對這個世界不滿,可是這個世界本來就不是要來讓你「滿意」的,它是一個教室,讓各種不同功課的人在其中碰撞、犯錯和學習提升,當你不懂這個道理,又無法在這些碰撞中創造自己的自由(有自由才會有平靜),你就會累積很多消化不了的情緒;而其中有一些會特別偏向於把這些情緒都怪罪於社會、別人的人,就很容易往躁鬱症的方向發展。不少會去跳地鐵自殺,或是出去隨機殺人的人,就是這麼來的,躁鬱症與憂鬱症不同,他自毀的方式有個特點,就是會去「玉石俱焚」。

如果你看到你周邊的人有這樣的能量,或已經出現這樣的意念,你可以試著把這篇文章的訊息告訴他,他是會有感覺的,但你要很有耐心,不能期望他們一下子改變。因為他們會走到今天這種「不甘心」或容易急躁、憤怒的狀態,就是因為他們也很固執,一向聽不太進去跟自己不合的角度,那麼想幫助他的話就要告訴自己,我必須花更多時間慢慢去引導和等待,他這次聽不懂沒關係,我會慢慢灌溉,直到有一天他能夠打開。

願意有耐心的,幫助很容易有情緒的人,這是很大的功德,因為你不只是幫助了他,也幫助了整體宇宙間,更大的那個你自己(這個比較玄是嗎?那先聽過就好了)。在這個過程中,你的慈悲和愛是一直在增長的,你也會更清楚地反省到過去的那些你自己,更感恩現在的你所處在的人生階段,是多麼的美好!

話說回來,如果你是那個很容易被情緒綑綁的人,而你現在告訴自己,你願意在你人生的「結」裡面,去找尋更高的處世智慧,那麼要恭喜你!你已經踏出了真正幫助自己向上提升的第一步了,那接下來該怎麼做呢?學習處世的智慧,可以有很多途徑,但最快的方法,就是放下自己的固執,去多聽多看,尤其多向有智慧的人靠近、請益,願意讓他講你的缺點、你的不足,而不是誇讚你;常常觀察有智慧的人是怎麼說話、怎麼應對、怎麼處理事情的?這就會讓你逐步向上提升(當然不是一蹴可幾的)。而當你看到的愈寬廣,就會發現所有情緒的產生,只不過是因為對事情「不理解」與「沒有能力處理」而已。當你能夠看到的角度愈多,你的「理解」與「能力」就會同時增進,你的情緒自然會愈來愈少了,而這樣的你所開啟的人生軌道,也會讓你原先達不到的心願能夠逐步實現,這就是你為自己的成長奉獻,所得到的必然成果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