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1月3日 星期二

淺析“食果”新營養觀

(說明:本文觀點偏重靈性探討,很多內容已顛覆現代科學和以往的營養學知識!僅為抛磚引玉,請讀者以開放的心閱讀,見仁見智,僅供參考!)

一.幾個概念
生命的三原則:
透過感激的方式來看待你與宇宙的關係,在所有的事物中觀察到源頭,生命的滋養。

什麼是“營養”
“營”意在謀求,“養”就是指養生,現在通常所說的“營養學”是指通過食用食物中的營養素,來謀求滋養我們的身體的學問。從滋養我們的物體身體,到調節我們的心理,更進一步,提升我們的靈性。

什麼叫“食果“
所有“食物”中,不給身體“投毒”的便是天然“食果”(無加工、無調味的新鮮水果、蔬菜及少量堅果種子)。當身體持續不受干擾地正常運作,人便容易回到原初的“野生”狀態:體型恢復精幹(以現代社會的標準是太瘦)、體能活躍、無病、清醒、獨立、感官和直覺敏銳,然後便能知“天命”,跟宇宙大能重新連結,找回心中一度失落的愛和自由。

世界上除了大家都知道的vegetarian, 也就是素食主義者,還有很多種不同的飲食方式,比如:fruitarian, 就是只吃水果(包括生吃蔬菜,堅果)維生的人; waterian, 就是只喝水維生的人;solarian, 就是只靠陽光活下去的人,還有breatharian,就是不吃不喝也可以活的很好的人。(也就是“自養人”)

Fruitarian就是食果者,只有100%的Fruitarian(食果者)才是吃的最完整的原生態的生機飲食。當然,是否選擇轉變為100%的純正的食果者取決於個人的自由意願,因為遠離熟食是讓我們回到最自然最本色的狀態。

什麼叫“排毒期“
食果後根據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會有排毒期, 如:嗜睡,噁心,反胃,呼吸短促,頭疼,肌肉疼痛或抽筋,腹瀉或嘔吐,虛弱,心悸、,寒冷,上火,口水,鼻涕,分泌物,眼屎、耳屎特別多,舌苔變厚,口臭,體臭、皮膚有酸臭味、甚至皮膚流湯流膿,小便紅茶色變黃變濁,無大便或拉稀便如便似醬油狀、柏油狀,身體炎症,發低燒,低血壓,焦慮…..這些都是身體排毒的表現。清理身體多年來從食物、水和空氣中吸收的毒素,也會把負面情緒(如憂鬱、憤怒)清理出去。那我們要要歷經多久的排毒期?這沒有一個定數,每個人不一樣,強弱長短取決於你曾經的飲食結構,總是一次又一次,一直到比較乾淨為止。因為我們吃熟食太久了,所以不會所有東西都會一次清出來,排毒需要時間,這是個漸進的過程。

排毒不是一個愉快的經歷。毒素在離開身體前是要做最後的一搏的,不舒適是肯定的,但不要混淆了排毒和生病,生病正是由身體的毒素造成,是毒素造成死亡,而不是排毒。

二.人類的生理設計適合食果

遠古人類是一種素食動物,主食是果類、樹葉和青草。現代與人類親緣關係最近的靈長類動物是倭猩猩,它們吃的80%是水果,還吃一些綠葉、蔬菜,以及很少很少的堅果種子,而現代所有靈長類動物都以水果為主食。(人類與倭猩猩的差異僅有2%,只不過在體毛的有無和頭腦發達上的不同)

從人類的整個發展歷史來看(而不僅僅是最近的幾百至幾千年),人是不吃過度加工、大量調味的熟食的。我們的牙齒和消化系統(包括唾液酸鹼度、胃液酸度、腸子長度、用於解毒的肝臟的大小等指標)是設計用來攝取水果、蔬菜、堅果和種子的。肉類、食品添加劑、鹽、香料、以及其它非自然或者過度熬煮的食物,都不提供人類最均衡的營養,不容易為人所消化,並且食用起來比較困難(我們的牙齒只適合研磨)。對人類來說,吃天然蔬果更容易獲取均衡的營養。

三.飲食的進化經歷.
為什麼人的習慣和欲望根深蒂固?為什麼即使是修行人修行很久,很多人我執還是很大? 西方諺語說:你就是你所吃的。( You are what you eat)東方道家的飲食觀也蘊含此理,《攝生月令》一文曰:「食風者,靈而延壽;食谷者,多智而勞神;食草者,愚癡而足力;食肉者,鄙勇而多嗔;服氣者,長存而得道.」因為食物是人的生命、身體、心和個性的主要來源。食物的粗糙部份 (gross part) 是構成食物的主要成分,這一部分被消化後就排出體外。食物中有一小部分,叫做「 精 微 部 分 」(subtle part)為身體所吸收,成為血液。而食物中還有微量的「最精微部分」,形成人的心念。因此,心念反映了所吃的食物,不同的食物造就不同的人格及性情。(如:英國研究發現愛吃垃圾食品的人非常容易用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,脾氣也很壞)

人類的“進化”史和飲食結構有著密切和直接的關聯!

人類進化經歷了四個重要過程:吃肉(水產),使用火,吃穀物和豆類,吃鹽。

蔬菜和自然的水在容器內經加熱後,水失去了氧,各種活性成份轉為死性,成了死水。植物中的酶、酵素、維生素C在溫度超過50度就會被完全破壞,各種植物營養素在高溫下都會不同程度遭到破壞,蔬菜中的礦質物會溶入湯水,部份會由活性變成死性,不能提供人體營養,能量只有剩原來的十幾分之一。

無論多高深的烹飪,都只是滿足人類的口欲而已;吃了烹飪的熟食,人類的毛退褪了,人類開始畏懼寒冷,自然人體是寒暑風雨不侵,人類開始需要衣物禦寒,進而捕殺其它動物,獲取他們的皮毛。吃了烹飪的熟食,人類的脾和膽開始退化,變大,因為經過烹飪,植物中本身的酵素和酶被破壞,人體脾和膽需要分泌大量的消化液和酶進行分解吸收,脾和膽的工作量增大十幾倍,消耗了人的大部份能量。吃了烹飪的熟食,人類的體液(唾液、胃液、血液)酸度開始增強,人類開始變的越來越依賴食物,。吃了烹飪的熟食,人類變懶了,開始有了皮下脂肪,除了人類以外的靈長類動物都沒有皮下脂肪。

根據資料,人類是在十萬前年才開始食用穀物,穀物主要的營養成份是澱粉和小部份蛋白,穀物對人體壓力比起肉類和豆類會小的多,人是吃穀物以後開始吃鹽到百味,如果能斷穀類和豆類,就不會有想要吃有口味的食物的欲望,從而斷七情六欲,(喜、怒、悲、恐、愛、惡、憂)。

鹽是百味之祖,人類是一萬年前才開始食用鹽。一萬年前人類食用鹽以後食用諸味:酸、甜、苦、辣、麻、辣、香…人性的七情六欲進一步擴大。其實人類的味覺可以建構的,很多人愛吃那些變性的、口味重的食物,覺得好吃,對所有那些高濃度、高脂、精加工、烹調過的食物覺得好吃有癮頭。實際上,這種舒適可口的感覺是一種錯覺、幻覺。

人的一切意念和行為是食物中無形的能量釋放的結果!不是你恐懼,是你吃的食物使你產生恐懼,不是你懶,而是你吃的食物使你產生惰性!同樣,不是你不精進,你的本意是精進的,是你吃的食物使你不精進。你心中負面的意念和思想是來自食物中的負面能量。

食物的每個生產加工環節都在吸收負面的能量,因為人類創造的一切物質,都是取大自然、地球母親,都是建立在破壞的基礎之上,所以吃的食物的生產加工環節越少,越簡單,你的負面意念就越少!

四.西方最新的食果生食營養理論

1.人需要吃額外的油脂嗎?
由於人類的生理構造是適合食果的,水果和其它所有天然的食物就足夠提供身體的必需脂肪酸(用以製造脂肪)。高濃度的脂肪,例如各式從種子中提取的油類,都是身體不需要的。吃油就會延緩消化過程,還會導致一系列的健康問題,如:糖尿病、念珠菌感染、慢性疲勞、精力不足、高血糖症等。只要脂肪攝入量過高,即使是天然的生食也會導致健康問題。

2.關於蛋白質
現代人已經被教育得需要吃大量的動物蛋白質,比如肉類和乳製品。  

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各種氨基酸,牛羊只吃草,靈長類吃水果和樹葉,這些食物的蛋白質含量都非常低,但是這些動物體內不缺乏蛋白質,乳汁更是富含蛋白!因為植物中含各種氨基酸,在它們體內會合成最適合它們身體的蛋白。蛋白質在強酸性的胃液中才能消化吸收,蛋白質的消化過程,是所有營養素中,損耗的能量是最多,供應能量是最少的。過量的吸收蛋白質,給身體帶來的負擔是最大的!要知道,人奶所含的蛋白質也只有6%!在考慮到這是一個快速生長發育中的嬰兒所需的量的前提下,我們極有理由相信,嬰兒期之後的蛋白質需要量最多只要有5%就夠了。這個蛋白質的量從食果生食中是非常容易滿足的。與脂肪一樣,過多的蛋白質有害健康。

3.關於堅果和種子
堅果的蛋白質含量很高。而我們現在知道,蛋白質是不應大量攝取的。實際上,堅果中含量更高的是脂肪,而吃進太多脂肪絕對是有害的。
選擇食物之前先問問自己:
這是真正有益健康的嗎?
這種食物吃了之後我的感覺好嗎?
這種食物適合人類的生理構造嗎?
這是水果/蔬菜嗎?
它容易消化嗎?

五.東方古籍文獻參考

1.《黃庭內景經》雲:“百穀之食土地精,五味外羙邪魔腥,臭亂神明胎氣零,哪從反老得還嬰?”道教認為,人食五穀雜糧,要在腸中積結成糞,產生穢氣,阻礙成仙的道路。道家辟穀即不吃五穀。

2. 《太上除三屍九蟲保生經》中說,人體中有三屍神,包括上屍神、中屍神和下屍神。三屍神皆為人身之陰神。上屍好寶物,中屍好五味,下屍好色欲。三屍常居在人體,是欲望產生的根源,是毒害人體的邪魔。由於三屍是在人體中是靠谷氣生存的,如果人不食五穀,斷其穀氣,那麼三屍蟲在人體中就不能生存了。

3.《德道經•尊貴》說:“道生之,而德畜之。”德是長養我們人類生命的能量“生者氣”。天德養神,地氣養形,德是根本性的源動力,人類與自然萬物皆須臾不可與道德分離。也就是說一個人的生命由兩種營養,一個營養來源於宇宙天地自然當中看不見、摸不著,無形的但能夠通過我們的皮膚,通過我們良好的心靈品格自動的同頻諧振而吸收到我們的體內,而營養我們的精神系統。而另一種營養來自於地,地球生長的蔬果通過口腔的嘴嚼,消化道的吸收,進入我們體內滋養的是我們的肉體。這兩種能量在體內產生交匯,互相轉換,就使人的生命富有朝氣和活力。

4.《黃帝內經. 上古天真論篇第一》雲 “黃帝曰:余聞上古有真人者,提摯天地,把握陰陽,呼吸精氣,獨立守神,肌肉若一,故能壽敝天地,無有終時,此其道生。中古之時,有至人者,淳德全道,和於陰陽,調於四時,去世離俗,積精全神,遊行天地之間,視聽八達之外,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,亦歸於真人。其次有聖人者,處天地之和,從人風之理,適嗜欲於世俗之間,無意填之心,行不欲離於世,被服章,舉不欲觀於俗,外不勞形於事,內無思想之患,以恬輸為務,以自得為功,形體不敝,精神不散,亦可以百數。其次有賢人者,法則天地,象似日月,辯列星辰,逆從陰陽,分別四時,將從上古合同於道,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。”文中描述了聖人與賢人的精神與生活狀態,可見“恬倏虛無,真氣從之,精神內守”的聖人之飲食靠的是“把握陰陽,呼吸精氣”,補充的是“獨立守神”的精神能量。

六.留給我們的思考

諺語說:"上帝給我們送來食物,魔鬼給我們送來廚師"。沒有烹飪的蔬果在基因上保持了天然的分佈格局,對人的作用更加直接有效。

烹飪的熟食是我們從小被餵養到大的食物,我們習慣它,依賴它,甚至上癮,其實,這和煙癮、酒癮和藥癮沒有區別。小孩子在哭鬧時,家長往往用食物來哄他(她),一開始用熱奶,再長大些就是披薩、PASTA、烤雞翅、薯條等等,所以小孩習慣了一有情緒上的問題就先吃熟食,長大後更是如此,用吃東西來消除緊張、憂慮等情緒問題。吃這些熟食是會帶來一種無與倫比的快感和滿足感,但是這種滿足感持續時間非常短,當食物下肚後不久,快感消失,緊張憂慮的負面情緒又回來了,更麻煩的是這些熟食讓我們身體腫脹、發臭、疲倦疼痛。

現代人在吃的食物中添加了各種調味料,我們到底是在吃調味料的味道還是食物本身的天然味道?其實任何一種天然食物的本身都有它自然的味道和顏色供我們享用。

人體本身就是一套極為精密的機器,各家經典中也常說人身是上帝的殿堂,作為上帝在世的殿堂,人身具有滿滿的超自然的奇跡,緊跟你的靈性召喚和身體的自然選擇,慈愛的造物主確實為我們設計了無限的可能性和奇跡,我們只需往內探求就會明白身為上帝的子女一切俱足。


一.幾個概念
生命的三原則:
透過感激的方式來看待你與宇宙的關係,在所有的事物中觀察到源頭,生命的滋養。

什麼是“營養”
“營”意在謀求,“養”就是指養生,現在通常所說的“營養學”是指通過食用食物中的營養素,來謀求滋養我們的身體的學問。從滋養我們的物體身體,到調節我們的心理,更進一步,提升我們的靈性。

什麼叫“食果“
所有“食物”中,不給身體“投毒”的便是天然“食果”(無加工、無調味的新鮮水果、蔬菜及少量堅果種子)。當身體持續不受干擾地正常運作,人便容易回到原初的“野生”狀態:體型恢復精幹(以現代社會的標準是太瘦)、體能活躍、無病、清醒、獨立、感官和直覺敏銳,然後便能知“天命”,跟宇宙大能重新連結,找回心中一度失落的愛和自由。

世界上除了大家都知道的vegetarian, 也就是素食主義者,還有很多種不同的飲食方式,比如:fruitarian, 就是只吃水果(包括生吃蔬菜,堅果)維生的人; waterian, 就是只喝水維生的人;solarian, 就是只靠陽光活下去的人,還有breatharian,就是不吃不喝也可以活的很好的人。(也就是“自養人”)

Fruitarian就是食果者,只有100%的Fruitarian(食果者)才是吃的最完整的原生態的生機飲食。當然,是否選擇轉變為100%的純正的食果者取決於個人的自由意願,因為遠離熟食是讓我們回到最自然最本色的狀態。

什麼叫“排毒期“
食果後根據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會有排毒期, 如:嗜睡,噁心,反胃,呼吸短促,頭疼,肌肉疼痛或抽筋,腹瀉或嘔吐,虛弱,心悸、,寒冷,上火,口水,鼻涕,分泌物,眼屎、耳屎特別多,舌苔變厚,口臭,體臭、皮膚有酸臭味、甚至皮膚流湯流膿,小便紅茶色變黃變濁,無大便或拉稀便如便似醬油狀、柏油狀,身體炎症,發低燒,低血壓,焦慮…..這些都是身體排毒的表現。清理身體多年來從食物、水和空氣中吸收的毒素,也會把負面情緒(如憂鬱、憤怒)清理出去。那我們要要歷經多久的排毒期?這沒有一個定數,每個人不一樣,強弱長短取決於你曾經的飲食結構,總是一次又一次,一直到比較乾淨為止。因為我們吃熟食太久了,所以不會所有東西都會一次清出來,排毒需要時間,這是個漸進的過程。

排毒不是一個愉快的經歷。毒素在離開身體前是要做最後的一搏的,不舒適是肯定的,但不要混淆了排毒和生病,生病正是由身體的毒素造成,是毒素造成死亡,而不是排毒。

二.人類的生理設計適合食果

遠古人類是一種素食動物,主食是果類、樹葉和青草。現代與人類親緣關係最近的靈長類動物是倭猩猩,它們吃的80%是水果,還吃一些綠葉、蔬菜,以及很少很少的堅果種子,而現代所有靈長類動物都以水果為主食。(人類與倭猩猩的差異僅有2%,只不過在體毛的有無和頭腦發達上的不同)

從人類的整個發展歷史來看(而不僅僅是最近的幾百至幾千年),人是不吃過度加工、大量調味的熟食的。我們的牙齒和消化系統(包括唾液酸鹼度、胃液酸度、腸子長度、用於解毒的肝臟的大小等指標)是設計用來攝取水果、蔬菜、堅果和種子的。肉類、食品添加劑、鹽、香料、以及其它非自然或者過度熬煮的食物,都不提供人類最均衡的營養,不容易為人所消化,並且食用起來比較困難(我們的牙齒只適合研磨)。對人類來說,吃天然蔬果更容易獲取均衡的營養。

三.飲食的進化經歷.
為什麼人的習慣和欲望根深蒂固?為什麼即使是修行人修行很久,很多人我執還是很大? 西方諺語說:你就是你所吃的。( You are what you eat)東方道家的飲食觀也蘊含此理,《攝生月令》一文曰:「食風者,靈而延壽;食谷者,多智而勞神;食草者,愚癡而足力;食肉者,鄙勇而多嗔;服氣者,長存而得道.」因為食物是人的生命、身體、心和個性的主要來源。食物的粗糙部份 (gross part) 是構成食物的主要成分,這一部分被消化後就排出體外。食物中有一小部分,叫做「 精 微 部 分 」(subtle part)為身體所吸收,成為血液。而食物中還有微量的「最精微部分」,形成人的心念。因此,心念反映了所吃的食物,不同的食物造就不同的人格及性情。(如:英國研究發現愛吃垃圾食品的人非常容易用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,脾氣也很壞)

人類的“進化”史和飲食結構有著密切和直接的關聯!

人類進化經歷了四個重要過程:吃肉(水產),使用火,吃穀物和豆類,吃鹽。

蔬菜和自然的水在容器內經加熱後,水失去了氧,各種活性成份轉為死性,成了死水。植物中的酶、酵素、維生素C在溫度超過50度就會被完全破壞,各種植物營養素在高溫下都會不同程度遭到破壞,蔬菜中的礦質物會溶入湯水,部份會由活性變成死性,不能提供人體營養,能量只有剩原來的十幾分之一。

無論多高深的烹飪,都只是滿足人類的口欲而已;吃了烹飪的熟食,人類的毛退褪了,人類開始畏懼寒冷,自然人體是寒暑風雨不侵,人類開始需要衣物禦寒,進而捕殺其它動物,獲取他們的皮毛。吃了烹飪的熟食,人類的脾和膽開始退化,變大,因為經過烹飪,植物中本身的酵素和酶被破壞,人體脾和膽需要分泌大量的消化液和酶進行分解吸收,脾和膽的工作量增大十幾倍,消耗了人的大部份能量。吃了烹飪的熟食,人類的體液(唾液、胃液、血液)酸度開始增強,人類開始變的越來越依賴食物,。吃了烹飪的熟食,人類變懶了,開始有了皮下脂肪,除了人類以外的靈長類動物都沒有皮下脂肪。

根據資料,人類是在十萬前年才開始食用穀物,穀物主要的營養成份是澱粉和小部份蛋白,穀物對人體壓力比起肉類和豆類會小的多,人是吃穀物以後開始吃鹽到百味,如果能斷穀類和豆類,就不會有想要吃有口味的食物的欲望,從而斷七情六欲,(喜、怒、悲、恐、愛、惡、憂)。

鹽是百味之祖,人類是一萬年前才開始食用鹽。一萬年前人類食用鹽以後食用諸味:酸、甜、苦、辣、麻、辣、香…人性的七情六欲進一步擴大。其實人類的味覺可以建構的,很多人愛吃那些變性的、口味重的食物,覺得好吃,對所有那些高濃度、高脂、精加工、烹調過的食物覺得好吃有癮頭。實際上,這種舒適可口的感覺是一種錯覺、幻覺。

人的一切意念和行為是食物中無形的能量釋放的結果!不是你恐懼,是你吃的食物使你產生恐懼,不是你懶,而是你吃的食物使你產生惰性!同樣,不是你不精進,你的本意是精進的,是你吃的食物使你不精進。你心中負面的意念和思想是來自食物中的負面能量。

食物的每個生產加工環節都在吸收負面的能量,因為人類創造的一切物質,都是取大自然、地球母親,都是建立在破壞的基礎之上,所以吃的食物的生產加工環節越少,越簡單,你的負面意念就越少!

四.西方最新的食果生食營養理論

1.人需要吃額外的油脂嗎?
由於人類的生理構造是適合食果的,水果和其它所有天然的食物就足夠提供身體的必需脂肪酸(用以製造脂肪)。高濃度的脂肪,例如各式從種子中提取的油類,都是身體不需要的。吃油就會延緩消化過程,還會導致一系列的健康問題,如:糖尿病、念珠菌感染、慢性疲勞、精力不足、高血糖症等。只要脂肪攝入量過高,即使是天然的生食也會導致健康問題。

2.關於蛋白質
現代人已經被教育得需要吃大量的動物蛋白質,比如肉類和乳製品。  

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各種氨基酸,牛羊只吃草,靈長類吃水果和樹葉,這些食物的蛋白質含量都非常低,但是這些動物體內不缺乏蛋白質,乳汁更是富含蛋白!因為植物中含各種氨基酸,在它們體內會合成最適合它們身體的蛋白。蛋白質在強酸性的胃液中才能消化吸收,蛋白質的消化過程,是所有營養素中,損耗的能量是最多,供應能量是最少的。過量的吸收蛋白質,給身體帶來的負擔是最大的!要知道,人奶所含的蛋白質也只有6%!在考慮到這是一個快速生長發育中的嬰兒所需的量的前提下,我們極有理由相信,嬰兒期之後的蛋白質需要量最多只要有5%就夠了。這個蛋白質的量從食果生食中是非常容易滿足的。與脂肪一樣,過多的蛋白質有害健康。

3.關於堅果和種子
堅果的蛋白質含量很高。而我們現在知道,蛋白質是不應大量攝取的。實際上,堅果中含量更高的是脂肪,而吃進太多脂肪絕對是有害的。
選擇食物之前先問問自己:
這是真正有益健康的嗎?
這種食物吃了之後我的感覺好嗎?
這種食物適合人類的生理構造嗎?
這是水果/蔬菜嗎?
它容易消化嗎?

五.東方古籍文獻參考

1.《黃庭內景經》雲:“百穀之食土地精,五味外羙邪魔腥,臭亂神明胎氣零,哪從反老得還嬰?”道教認為,人食五穀雜糧,要在腸中積結成糞,產生穢氣,阻礙成仙的道路。道家辟穀即不吃五穀。

2. 《太上除三屍九蟲保生經》中說,人體中有三屍神,包括上屍神、中屍神和下屍神。三屍神皆為人身之陰神。上屍好寶物,中屍好五味,下屍好色欲。三屍常居在人體,是欲望產生的根源,是毒害人體的邪魔。由於三屍是在人體中是靠谷氣生存的,如果人不食五穀,斷其穀氣,那麼三屍蟲在人體中就不能生存了。

3.《德道經•尊貴》說:“道生之,而德畜之。”德是長養我們人類生命的能量“生者氣”。天德養神,地氣養形,德是根本性的源動力,人類與自然萬物皆須臾不可與道德分離。也就是說一個人的生命由兩種營養,一個營養來源於宇宙天地自然當中看不見、摸不著,無形的但能夠通過我們的皮膚,通過我們良好的心靈品格自動的同頻諧振而吸收到我們的體內,而營養我們的精神系統。而另一種營養來自於地,地球生長的蔬果通過口腔的嘴嚼,消化道的吸收,進入我們體內滋養的是我們的肉體。這兩種能量在體內產生交匯,互相轉換,就使人的生命富有朝氣和活力。

4.《黃帝內經. 上古天真論篇第一》雲 “黃帝曰:余聞上古有真人者,提摯天地,把握陰陽,呼吸精氣,獨立守神,肌肉若一,故能壽敝天地,無有終時,此其道生。中古之時,有至人者,淳德全道,和於陰陽,調於四時,去世離俗,積精全神,遊行天地之間,視聽八達之外,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,亦歸於真人。其次有聖人者,處天地之和,從人風之理,適嗜欲於世俗之間,無意填之心,行不欲離於世,被服章,舉不欲觀於俗,外不勞形於事,內無思想之患,以恬輸為務,以自得為功,形體不敝,精神不散,亦可以百數。其次有賢人者,法則天地,象似日月,辯列星辰,逆從陰陽,分別四時,將從上古合同於道,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。”文中描述了聖人與賢人的精神與生活狀態,可見“恬倏虛無,真氣從之,精神內守”的聖人之飲食靠的是“把握陰陽,呼吸精氣”,補充的是“獨立守神”的精神能量。

六.留給我們的思考

諺語說:"上帝給我們送來食物,魔鬼給我們送來廚師"。沒有烹飪的蔬果在基因上保持了天然的分佈格局,對人的作用更加直接有效。

烹飪的熟食是我們從小被餵養到大的食物,我們習慣它,依賴它,甚至上癮,其實,這和煙癮、酒癮和藥癮沒有區別。小孩子在哭鬧時,家長往往用食物來哄他(她),一開始用熱奶,再長大些就是披薩、PASTA、烤雞翅、薯條等等,所以小孩習慣了一有情緒上的問題就先吃熟食,長大後更是如此,用吃東西來消除緊張、憂慮等情緒問題。吃這些熟食是會帶來一種無與倫比的快感和滿足感,但是這種滿足感持續時間非常短,當食物下肚後不久,快感消失,緊張憂慮的負面情緒又回來了,更麻煩的是這些熟食讓我們身體腫脹、發臭、疲倦疼痛。

現代人在吃的食物中添加了各種調味料,我們到底是在吃調味料的味道還是食物本身的天然味道?其實任何一種天然食物的本身都有它自然的味道和顏色供我們享用。

人體本身就是一套極為精密的機器,各家經典中也常說人身是上帝的殿堂,作為上帝在世的殿堂,人身具有滿滿的超自然的奇跡,緊跟你的靈性召喚和身體的自然選擇,慈愛的造物主確實為我們設計了無限的可能性和奇跡,我們只需往內探求就會明白身為上帝的子女一切俱足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