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1月2日 星期一

南懷瑾先生談飲食與「辟穀」

  食氣者壽

  許多道書以及孔子家信上也曾說過:食氣者壽。

  道家的說法是:食肉者勇而悍,食穀者慧而夭,不食者神明而長壽。

  許多人認為,愛吃牛肉的民族,是富於侵略性的。它是否也是根據道家的話,不得而知。而我們食五穀的人,雖然聰明智慧,難免多病而壽促,惟有不吃的人,才能長壽,那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!

  如此說來,我們還沒有長壽,豈不是先就要餓死了嗎?

  其實,這個意思就是盡量少食而已,昨晚看見晚報上的一則科學新聞,說到西方醫學對於健康長壽的新理論,第一樁就是少食,卅歲以後尤應少吃脂肪及醣之類,他們的這種少食說法,道家在千年前就已經提倡了。

  可是,提到少食或不食,卻並非一件簡單的事,如果不知道運用氣脈的原理,不食是要命的事,道家的這句話,也是在說明氣脈的重要。

  前十年,本人曾作賭徒式的試驗,一共有廿八天不食的經歷,這廿八天中只飲茶水,偶爾也吃一根香蕉。在這一次的體驗中,發覺最危險的時候是第三天到第四天。

  在第三天不食時,精力衰落,氣力耗完的樣子,一定要躺下了。此時最重要的是,心情坦然,要運用一種氣功,充滿胃裏的氣,使胃壁不會發生摩擦而出血。

  過了第四天,頭腦清醒,精神充沛,也許就有碧眼方瞳的意味。

  但是廿八天中,意識習慣上的食慾却是仍然存在的。

  中國舊式的人家,時常有人把床的四腳放在活烏龜的殼上,以取靈龜長壽的吉祥,如果注意那些烏龜,幾十年不吃不喝,只是時常伸出頭來吸氣(也許同時吸食了空氣中的小蟲和微生物),靈龜會自通任脈,據說千年的靈龜,就是食氣者壽的表徵。

  (節錄自南懷瑾先生《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》)

  人世間有三件事,最不容易克服,就是飲食、男女和睡眠。所以首先要少進飲食,一切打坐時的腿發麻發痛,皆因腸胃清之故。佛經上每一句話都是至理,絕不騙人的。

  辟榖,這個法門不能隨便試,如果不會服氣的話,肚子一餓,胃壁互相摩擦,會搞得胃出血,所以必須要先會服氣。我說這話不是要大家不吃飯,只是覺得大家吃得太多太不得當了。你們試試看,飯後打坐最容易昏沉,腿也容易發麻,本來三十幾分鐘不會麻,現在十幾分鐘就麻了,你們普通打坐,在早上五六點鐘和晚上七八點鐘最好,因為肚子消化得道空不空的。

  再給你們舉幾個例子作證明,你們只知道虛老一入定二十多天,四十多天的。這種定,他一生只有三次,一次五台山,打坐餓了,鍋中芋頭還未熟,乃一坐二十多天,出定後鍋中芋頭已發霉長毛。腹中空虛是主要原因,以後的兩次也都是如此。

  當然,營養不好,身體不好,也是不能入定的主因。但話說回來,若要入定,腸胃非清理不可。 道家很注重營養的,且要流質多於固體食物,所以要有人護法,飲食衣服醫藥,都要調好,時間不當一回事才行。從前農業時代比較容易做到,現在工商業時代可就 難了,時間像金子似的,其他種種也都與此背道而馳。很多人一打起坐來,又咳嗽、又呼氣的,都是吃得太多,腸胃不清的緣故。我說這些理論都是經過試驗的,否 則不說。

  再看另一個例子,密宗裡最著名最有成就的木訥祖師,打坐十一個月,自己把油燈擺在頭上,屹然不動,如此刻苦精勤修 持,吃點草根維持余命,骨瘦如柴,連衣服都窮得精光的,也不管它。最後實在餓壞了,沒有辦法,妹妹和未婚妻替他去化緣,弄了肉和酒來。他就顧不了不了那麼 多了,一起吃下去,哪知這一吃,就氣脈大通,而且後來在空中飛了起來。此時,他師父已去世了,根本無人可問,但他的師父早已給他留下錦囊妙計,此時忽然想起師父圓寂以前給他背上背了這個錦囊妙計,拆開一看,只有一句話:“此時全靠好飲食。”原來他師父早就算到了。可見不是光叫你不吃東西,而且到時候,脫胎換骨之後,氣脈全通了,就能騰空變化。可見有的時候必須要吃好東西。

  另外一個證明,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,出家十二年,雪山苦行六年,簡直餓癟了,乃知苦行非道,只是功德。於是下山,接受牧牛女的供養(當然不只是一兩杯牛奶),恢復三十一二歲的青年活力,然後在菩提樹下七日而證道。由這個故事同樣可見非要先把它餓癟了,然後再加以適當的食物調養,自然易於得正定。

  我們這一班朋友通病就在於吃得太飽了,有一頓菜差些,眼睛就瞪得好大的;另一個極端就像在座的法師平時一樣,吃得太少、太苦了,一頓飯兩塊蘿蔔乾,連油都刮光了,太缺乏營養了,這也不行。凡是太多或太少,都容易出毛病,食物調配得適中,才能得定,要點在腸胃先須清淨,否則吃得太飽,打坐做功夫,並非在修定,只是等於幫助消化而已。等消化得差不多,又要下坐辦事去了,如此輪迴食道,永無休止。

  “氣滿不思食”,氣脈大通後,自然不想吃,自然就會辟榖。莊子說“藐姑射之山,有神人居焉,肌膚若冰雪,綽約若處子,餐風飲露。”並非亂吹。須知真到精化炁時,骨頭都軟了,皮膚光澤潤滑。

  (節錄自南懷瑾先生《習禪錄影》)

  你真的安那般那做好了,修好了,氣脈一定通。不限制時間的,而且佛經上說,佛在世的時候,這些修持的呢,六、七天 證大阿羅漢果。我過去有懷疑,現在,對不起,我佛本師,沒有懷疑,絕對的,肯定的。管他哪樣定,就定了,是真的,問題是現在人太玩聰明,沒有實際的修持, 至於氣脈打通什麼方法,真的通氣脈很少啊,有,告訴你,要想氣脈真通,除非是辟榖,不吃東西了,你不要餓死,不要怪我,這個不是玩的,所以那一天在黑板上都給你們寫過了,辟榖的第一個十天,怎麼第二個……但是你沒有善知識,沒有明師指導不要隨便修哦,所謂明師,什麼叫明師?不是有名的名哦,他本身修持真有成就的人,那叫明師,明白了的。

  至於氣脈不氣脈,剛才我也講了,白骨觀,安那般那,這幾天,都跟你們講過修氣脈,所以你們要知道,但是叫你們真修到辟榖少吃東西,這個很難的啦,慢慢來,再說,你們還有問題問的,氣脈是靠生理上方法打通,還是靠心地上明白了打通,那心理悟了氣脈一定通的,氣脈不通不 能悟,悟了氣脈不會不通,心地轉了,氣脈一定通,氣脈通了身體一定轉,身體轉了,腸胃一定要空,道家說的,若要長生胃裡常空,若要不死腸裡無屎。每個人腸裡都是有剩餘的大便,很多很多的,若要長生胃裡常空,若要不死腸裡無屎。這都是真的,氣脈問題,還有一些,什麼亂七八糟,講不清楚,當然明天起,給你大概楞嚴要點講一講,其實《楞嚴經》把修氣脈,把什麼的秘密全部都在內,就是你們讀不懂,有什麼辦法,明天再來。

  (節錄自南懷瑾先生南禪七日)

  中國道家把閉關叫做 「入圜辦道」。道家正式修的時候是不看書的,專門做功夫。飲食要特別注意,要少吃多餐,餓了就吃一點點。一般是一日三餐,或五、六餐,七、八餐,慢慢減少,最後辟榖,不吃五穀肉類,只喝水。最後達到「精滿不思淫,氣滿不思食,神滿不思睡」的境界。神滿不思睡就是晝夜長明,腦子晝夜清醒,但是空的,無念的。

  辟榖、斷食是很重要的修行法門,但大家一定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和方法,不能隨便斷食,不要因飢餓而傷害了身體。從前面的材料可以看出,移喜磋嘉幾年時間沒有吃食物,而是以草藥礦物精華及服氣為生,這就是道家講的辟榖。密勒日巴也有類似的經歷。他們之所以可以辟榖,以氣為食,因為他們修氣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,已經有了很高的三摩地境界。但即使如此,他們仍然經歷了很多艱難困苦,因為身體四大還沒有完全轉化。

  雖然斷食是重要的修持法門,但必要的時候也需要有營養的食物。像釋迦牟尼佛,只有在吃了牧羊女供養的乳酪,恢復了體力後才能悟道。密勒日巴也肯定需要有營養的食物,他遵照師父錦囊裡的指示,吃了有營養的食物,身體恢復體力後,才有了那些神通和證悟。但他太久沒有食物了,身體需要一段時間適應這種情況,因此剛開始的時候,密勒日巴吃了妹妹帶來的食物,心中妄念增加、感到迷惑,這是因為食物使得氣上升到大腦的緣故。僅僅是飲食一事,就有這麼多的學問,所以修行要有智慧,要知時知量。

  道家名言:氣滿不思食,神滿不思睡,所以如果要修持道家的辟榖(禁食)最好是差不多達到初禪以後。當然,佛家與道家的修持境界不能絕對的一一對應,我們只是想說明,各種不同的修持方法其實是相通的,互相有關聯的。

  (節錄自南懷瑾先生《現代學佛者修證對話》)

  功夫到達某一程度時,想要證果入定,非休糧辟榖不可,充其量吃一點水果,腸胃中不需要其他東西。出家人能過午不食,下午好好用功,多作氣的修持,會得大好處。功夫有了基礎後,營養與否,已沒有關係。

  (節錄自南懷瑾《如何修證佛法》)

  飲食,確實可以斷去的,不過你們不要自己亂修,不懂正確方法一定搞成胃出血要開刀。以前有位很有名的修道人,他練辟榖,練到胃出血,最後血液中毒,毒走到腿上去,那條腿就必須開刀切除,成了殘廢。胃是個吊住的袋子,它是會蠕動消化食物的,如果胃空空的,它還是會蠕動,結果胃的內壁互相摩擦,就磨出血了。你得了定,心跳和胃的活動都變得很慢,胃中也是充氣的,不是全空,就不會磨出血。你們不要看我有時不吃不睡就跟著我學,我不吃不睡還可以寫文章,還可以罵人。你學會了,我這個位置讓給你,還給你磕九個頭,因為我可以撒手去休息了。所以不要亂學啊!

  (節錄自南懷瑾先生《花雨漫天維摩說法》)

  你說不吃會餓,那是假餓。我有廿八天不吃飯的體驗,告訴你們經驗,餓是餓不死人的,但是要懂得氣功,使胃腸內的氣充滿。胃腸的功用就是不停地動呀動的,把吃進去的東西摩擦消化掉。東西消化完了,胃腸內是空的,它一樣要蠕動,如果氣不充滿,胃摩擦破了就出血。

  有位學佛的老居士看我既不吃飯又不睡覺,真好,可以多做好多事,跟著學不吃飯,十四天就進醫院了。我去看他,胃已經割掉三分之一,問他為什麼會胃出血?他嘻嘻笑,說不好意思,‘我學你耶!不吃飯’,我說:‘你真是跟自己開玩笑,這不是好玩的,那要有方法,你不懂方法,怎麼可以亂搞?’不過,一般人如果一星期中,一天一夜不吃飯,清理清理腸胃,那是非常好,非常合乎生理衛生。

  因此,回教有齋戒月;天主教、基督教真講修持的也有不吃飯的一天;學瑜珈術的人,一個禮拜也禁食一天,很健康。中國佛教的叢林制度是百丈禪師創立的,他也告訴你:‘疾病以減食為湯藥’,不管什麼病,先要把腸胃清理一番,比吃什麼藥都好。

  (節錄自南懷瑾先生《藥師經的濟世觀》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